丹心一片育桃李
张小玲和学生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张小玲是固原市第二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从教36年来,她立足三尺讲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用一片赤诚之心,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2025年,张小玲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初心是甘为一束光
1989年,张小玲从固原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固原市原州区一所乡村中学任教。时隔多年,她依旧清晰地记得,有位家长给孩子交学费时,粗糙的双手将一个小布包递到了她手里。打开这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小布包一看,里面唯有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张小玲心里一阵酸楚:“这些孩子有机会上学太不容易了,我没有别的本事帮他们,只能立足本职,在教学中倾己所学,尽绵薄之力帮他们走出大山,上大学、见世面,改变命运。”也正是最初的遇见让她更加坚定了教育初心,几十年如一日铸魂育人,让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了梦想。
张小玲深谙,教师的天职就是潜心育人、静心教书。她认为能够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学生曹统煊说:“张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有耐心,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更是关怀备至。”张小玲每周都会面对面批改学生作业,她说:“面对面的方式便于及时与学生沟通,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也是为了能和每一个孩子单独见一面,更加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一举两得。”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张小玲更注重的是影响学生的心灵。张小玲记得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突遭变故来找她倾诉,孩子的遭遇让她心疼,孩子的难处她时刻记挂。事后张小玲向学校汇报,为孩子争取到免费的一日三餐,确保孩子安心完成学业。“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通过大家的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更加勇于乐观面对困难。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被光照亮过的人,未来也一定会照亮别人。”张小玲说。
1996年,张小玲结婚刚刚一年半,丈夫突然离世,不足半岁的女儿没了父亲。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中,她回到学校。张小玲重新站上讲台的那天,孩子们齐刷刷地起立,深深地向她鞠躬。“下课铃响了,孩子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送我离开教室,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2004年春季开学之际,张小玲的父亲查出肺癌晚期。一边是弥留之际的父亲,一边是即将参加高考的3个班的学生,她每天奔波在医院和学校间。“我趴在父亲的病床前,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备课、批改作业。作为女儿,我不想亏欠父亲,作为老师,我也不能耽误我的学生!”
爱是双向的奔赴
“师业当精,师心当爱”,这是张小玲的座右铭,也是她努力践行的誓言。课堂上严谨有加,课下和学生无话不说的张小玲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梦想着考一所好大学,我也有读书人的梦想,成就他们的同时,也就幸福了自己。”
张小玲注意到班里有个学生常常一杯开水一个馒头就是一顿饭,和孩子谈话后得知,孩子父亲去世,母亲也患病在身,家庭困难。为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她及时与学校沟通,免除了孩子的学杂费。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名学生于2024年顺利考上北京科技大学。有名学生高三时父亲病逝,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因家境贫寒、营养不良,常常嘴唇干裂、面色枯黄,张小玲得知后,每月都资助她,直至她高中毕业。
面对农村孩子普遍不会填报高考志愿的实际,张小玲每年高考后都义务为学生举办志愿填报讲座,至今已连续讲了16年。每到填报高考志愿的那几天,等待她指导填报志愿的学生和家长都排成长龙,张小玲更是起早贪黑,一个接一个、非常耐心地为大家分析、指导。这些年,张小玲义务帮助考生填报志愿达千余人次。
对于学生而言,张小玲是老师,是妈妈,更是朋友。学生王飞龙在他的作文《难忘师恩难忘你》中写道:“她如同灯塔般引领我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重拾自信,更以智慧之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教会了我诸多人生的真谛。”学生李凤茹也在作文中写道:“我喜欢她,喜欢她课上的唠叨,喜欢她课下跟孩子似的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当说到班里的同学都去了哪些大学时,我看到了她眼中的幸福和满足。当说起当时因不知情而没有给班里一位孤儿争取到学校的补助时,我看到了她眼中的自责愧疚。看着她,我想起了当时她刚做完手术就来上课的痛苦表情,心不由己地疼了。如此的付出,怎能让我们只用一个‘老师’去称呼她呢!”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全班学生对着摄像机齐声高呼“张妈妈!”。
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老师给予学生爱,学生也能心领神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老师听。在一次高考前的统测中,一名学生成绩不理想,哭着说:“张老师,你抱抱我吧!我真的很难过。”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抱抱,这是孩子对老师全方位的信任,也是老师能给予孩子的最温暖最无私的支持。不用说教,一个暖心的拥抱就能化解孩子的迷茫,让孩子们变得坚强。
教育是唤醒和点燃
“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人生的路不会白走,每一步都算数,你今天付出的所有努力,未来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回报给你。”2022年高考前夕,张小玲为高三学生鼓劲加油。高考成绩出来后,她带的班级学生本科全部上线,一本上线率达90%以上。这是张小玲对自己的学生倾注所有精力和爱心的结果,也是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最好回馈。
天道酬勤。多年来,张小玲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还主持完成3项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出版20万字的专著,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撰写30万字校本教材,被宁夏师范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师德标兵、塞上名师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百名巾帼劳模工匠师资库。
对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张小玲同样言传身教,对他们深情寄语。在宁夏师范学院2019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张小玲与大家分享了她多年来的感悟:“自食其力,做个独立的人;准确定位,做个有规划的人;踏实努力,做个自律的人;终身学习,做个心中有爱的人。”她动情地说:“希望学弟学妹们步入社会后,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从容走过美丽人生。”
从教以来,尤其是当班主任的这些年,张小玲坚持每周单独与一名学生作一次深度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健康成长。她精心策划班会主题,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张小玲用“辛苦、幸福、快乐”3个词概括。“教室里放飞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上写下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画出彩虹,奉献的是自己。”在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上,张小玲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责任编辑:闫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