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持续用力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节点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制定目标科学合理,部署工作精准有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下团组,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作出重要论述,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机遇。全区工信系统将全面学习、准确把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大部署、重要举措,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全年工作的安排,锚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目标任务,深入实施“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坚决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使命,切实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聚焦国家所需、立足宁夏所能,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释放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强烈信号,为宁夏顺势而为,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提供了有利时机。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等决策部署,全区工信系统将以项目为抓手,加强产业项目谋划储备、打包整合,争取将一批现代煤化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示范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力争国能宁煤80万吨煤制油升级示范等一批重点项目获得“两重两新”支持。全面启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聚焦冶金等传统产业、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实施150个重点技改项目,巩固技术产能领先地位,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完善产业生成、发展、壮大全环节培育服务体系,一体推进高端装备、智能算力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基础再造、能级跃升,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
抓细运行调度、抓实纾困解难,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等决策部署,全区工信系统将以服务保障为重点,持续完善四级包抓机制,加密经济态势监测,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区市县、园区共同通堵点、解难点,合力提速度、抢进度,确保工业大市强县贡献突出、步伐稳健。常态化开展纾困解难,“点对点”协调解决项目“三评”(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安全评价)等要素手续,“面对面”着力破解企业“三难”(经营难、融资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推动重点项目奖补资金快享直达,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企业发展提效,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区域协同,壮大市场主体动力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树立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鲜明导向,为宁夏招大引强,做好产业转移后半篇文章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等决策部署,全区工信系统将以改革为动力,健全完善开发区改革“1+4+7”政策体系,打造项目对接交流平台,推行开发区间项目联合招引和利益共享新模式,促进项目跨园区跨区域流转,开创开发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立常态化开展产需对接和产业链招商机制,深化闽宁、陕宁、疆宁等区域交流合作,力促陕汽集团、锦江集团等一批区域合作项目落地宁夏,力争全年签订供需协议500亿元。实施优质企业集聚培育行动,梳理龙头、链主、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清单,推动国有央企、区企开放原料、开放市场,引导企业间密切对接、双向奔赴,构建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推进两新融合、促进数实融合,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导向、发展取向、产业方向,为宁夏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主攻方向。全区工信系统将以融合为路径,加快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布产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创新急需的金融产品、企业急需的专项人才“3张清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计划,构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标准体系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培育一批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构建智慧园区核心场景,贯通政府侧、产业侧、企业侧“三侧”数据,全面推进产业治理数字化。
加快向绿而行、加速乘绿而上,守好生态环保生命线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决策部署,全区工信系统将以生态优先,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和清洁载能产业,打造一批国家级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推动规上企业节能绿色装备应用全覆盖,确保重点领域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以上。建立节能降碳综合评价体系,常态化组织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强化强制性标准执行,对能耗、环保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的企业,依法依规关停退出。抢抓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遇,指导企业做好绿色用电与绿电交易、绿证交易衔接,提高绿电消纳比例、减少碳排放量,力争全年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绿电消纳比重达到50%。
责任编辑: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