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视点】桑榆未晚霞满天
近年来,宁夏紧紧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多措并举、多点布局、多域融合,以持续提升健康养老质效为方向,锚定“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目标,统筹谋划、改革创新、精准发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排名全国第六,获批西北唯一全域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省份。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为辖区老年人免费量血压。 大武口区朝阳街道办事处供图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今年全国两会上,“养老”依然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宁夏自20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将达到11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6%。近年来,宁夏养老服务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多措并举优供给,多点布局强服务,多域融合链资源,提升健康养老质效,激发养老服务活力,做优“乐享塞上·颐养宁夏”养老服务品牌,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让每一位老年人在宁夏养老有品质、有温度。
饭菜飘香 乐享幸福好“食”光
2024年重阳节,银川市金凤区贺兰山中路街道万家社区食堂正式开业,这对附近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
“这个食堂办得好,我们正愁没地方吃饭呢,咱们社区食堂就开业了。”家住阅海万家F2区的马大爷高兴地说,“我和老伴照顾孙子上学,一日三餐成了最头疼的事。我们上了年纪,买菜做饭本来就不方便,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就更没时间了。这下好了,社区食堂开在了家门口,正好解决了吃饭问题。”
酸菜牛肉每份10元,清炒油麦菜每份5元,米饭每份1.5元……菜单上明码标价,菜品种类丰富,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还可享受8.5折“敬老价”。“我们专门定制了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且口味清淡的‘老人餐’,也可根据就餐老人的口味随时调整。”万家社区食堂负责人程国龙告诉记者。食堂日均就餐人数1600人次,老年人占了四分之一。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万家社区食堂的场地是银川市住建局免费提供的,由6家爱心企业共同捐赠300万元建立起来,宁夏欣欣家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建筑面积808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是目前宁夏面积最大的社区食堂,辐射周边阅海万家F1区、F2区、F3区、G1区、G2区、G3区、金安家园等9个小区,覆盖居民5.7万余人。”贺兰山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翟婧介绍说。虽是小小食堂,但能让群众就近吃好饭,大大提升了群众生活的便捷度与幸福感。
不仅是城市,在农村,让广大老年人吃好饭依然是头等大事。针对农村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的实际,自治区由点到面推行农村老饭桌建设,解决好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努力打造农村养老“幸福圈”。
2月18日下午3点30分刚过,67岁的鲁菊琴老人就提着保温桶来到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老年人公益膳食中心。“大妈,4点30分才开饭,您怎么现在就来了?”记者问道。鲁大妈笑着说:“在家也没事,过来跟老伙伴们打打牌,等饭好了再提回去跟老伴一起吃。”
“前几年我们村空心率非常高,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不好好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有的做一顿饭吃两天,有的馒头就咸菜就能凑合一顿。”星光村党支部书记黎伟说。2022年4月,由宁夏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资84万元建设的这个公益膳食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每天上午10点30分、下午4点30分开饭,星光村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此免费就餐,60—64岁的老人每餐收费5元,65—69岁的老人每餐收费3元。不仅如此,该企业每年还拿出50万元用于运营支出,给村上的老人统一配备了保温桶、保温杯,并且派专人驻村对食堂运营、食品安全进行管理。
村民李平是老饭桌的厨师,她最拿手的烩肉、辣子鸡等菜品十分受欢迎。“我们每天做饭用的都是新鲜的肉和菜,一周内顿顿不重样,就是要让老人在这里吃得开心、放心。最开始来吃饭的人才十几个,现在每天有100多人。”李平说。
“在这里吃饭人多热闹,饭前饭后还能聚在一起打牌娱乐,是我们老年人的‘幸福苑’。”“我们村大变样了,村里环境好了,有些人又从城里搬回来养老。”“村上每年还给我们老年人安排两次体检,每周都有网格员上门服务,子女们在外打工也放心。”等着开饭的老人们一边打牌,一边向记者讲述他们的幸福。
老有所养 托起最美“夕阳红”
温馨整洁的居住环境、嵌入式的护理区域、设备齐全的康复理疗区域,集老年大学、社区食堂、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为一体……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自治区首家街道层面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朝阳街道是大武口区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辖区内有60岁以上老人1.01万人,老龄化率达17%。针对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我们街道盘活闲置资源,争取项目资金,成立了这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23年6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我们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由杭州康久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以‘党建+五养’(颐养、康养、悦养、乐养、慧养)的模式,不仅满足了周边老年人娱乐、就餐等需求,还设置了50余张养老床位,为老人提供长期托养或临时性、短期性照料。”大武口区朝阳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红燕说。
81岁的张大爷是一位半失能老人,生活无法自理,子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就把张大爷送到了这里。“我们护理员根据张大爷的护理等级,对他进行24小时生活照料,包括协助洗漱、穿衣、进食、如厕等。不仅如此,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对张大爷进行健康监测,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刚来时张大爷整天躺在床上不愿意动,现在扶着助行器能自己走了,人也变得乐观了。我们这儿离他的子女家很近,一有时间他的子女就能来看老人,非常方便。”中心负责人魏斌说。
托管老人的住宿区有单人间、标准间可供选择,房间布置得简约温馨,床铺干净整洁,还有独立的洗手间,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我们这儿收费比较低,是大多数老人都能接受的价格。前段时间王大爷和张阿姨老两口一起住了进来,到春节跟前才回家去。”魏斌告诉记者。张阿姨胯骨骨折做完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王大爷本就行动不便,照顾不了老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得知中心可以提供短期托养和术后照顾服务,张阿姨一出院就直接转到了这儿。住了两个多月,张阿姨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恢复得很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性格开朗的王大爷积极参与中心组织的各种文娱活动,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老两口把养老服务中心当成了第二个家。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健康幸福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近年来,大武口区持续推进区域化养老建设,通过整合闲置资源、争取资金新建和依托既有养老服务机构转型升级等方式,着力打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以开展慢病管理、心理疏导、医养护理等服务为基础,推动“医、康、养、健”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2024年,大武口区捧回了“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三项国字号荣誉。
迟暮花开 多彩生活有滋味
舞蹈《中国龙》、汉服秀《水墨中国》、男声表演唱《花儿联唱》、萨克斯合奏《电影歌曲六联奏》……这份节目单,是惠农区育才社区塞上乐龄老年大学(以下简称老年大学)为今年3月7日的联谊会准备的。
“我们学员表演的节目都是原创的,节目质量也高,在石嘴山市小有名气,经常有单位邀请我们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老年大学教务主任欧晓丽自豪地说。去年,老年大学承办了育才路街道、火车站街道“风华二十载 奋进新征程”广场文化艺术节、惠农区新联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公益活动等8场专场演出,还参加了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惠农区妇联等单位组织的10多场活动。
“我们社区开办老年大学,就是为了给辖区老年人打造一个终身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声乐、舞蹈、朗诵、器乐、走秀、曲艺等10多门课程,共招收了80名学员,3月1日正式开学。”欧晓丽说。欧晓丽原来是惠农区工会的职工,退休后被返聘到老年大学,她告诉记者,有些学员从老年大学一开办就坚持过来上课,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下午3点多,老年大学还没有开学,但已经有一部分学员自发过来排练了,一曲热情欢快的萨克斯合奏《达坂城的姑娘》久久回荡在校园里。张喜全是其中一位萨克斯手,他说:“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既提供了场所,又邀请了专业的老师来教我们,我刚来时什么都不会,萨克斯是零基础,这才1年多时间就能吹曲子了,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非常开心。”
老年大学不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更是一片培育积极心态的沃土。“我来老年大学已经3年多了,我们组建了一个走秀队,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不仅为更多的人带来了欢乐,我们自己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也变得年轻了。”学员冯淑云说。
惠农区税务局退休职工董长生兴致勃勃拿着他写的一首诗来给记者看。“老年学府趣无边,歌舞书模未惧艰。岁末勤排流大汗,台前表演笑开颜。歌声袅袅才艺展,舞步翩翩意态欢。佳绩频传迎福岁,欢声笑语乐翻天。”董长生说:“这是去年我表演完节目,晚上激动得睡不着,有感而发写下的。”董长生是老年大学里的活跃分子,他本来有轻度脑梗,退休后每天过来唱歌、走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充实了生活,不知不觉中病也好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命中的重要阶段,依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宁夏的广大老年人心怀热情、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继续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责任编辑:李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