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全国党刊看青海】高原大地上的“多彩画卷”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4期 作者:本刊记者 吴 鹏 韩春波 发布时间: 2024-07-23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4-07-23 150023.png

主题采访团成员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原子城纪念馆调研采访。 韩春波/摄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起源之处,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坚实保障,更因“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美誉而声名远扬。

  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青海省西宁市的学校、宗教场所等进行调研。6月24日至28日,本刊记者跟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主题采访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西宁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实地感受青海省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强劲脉搏,领略这片土地的多姿多彩。

  绿色发展: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寄予了深厚期望,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近年来,青海省上下始终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用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海示范样板。

  当采访团抵达贵德县黄河边上的水车广场时,只见清澈的黄河水不断拍打着岸边的砂石,泛起层层涟漪。岸边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拍照打卡,孩童们在一旁嬉戏,广场上的歌舞表演热闹非凡。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车广场已成为游客和当地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近年来,贵德县通过多种措施,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健全完善长效管控机制,全县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擦亮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金字招牌,成为青海省一张亮眼的生态名片。贵德县水利局局长付尚兴向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介绍:“一旦发现‘四乱’现象,平台自动报警,我们迅速采取措施。监控覆盖不了的地方,河湖管护员实地巡河,从而实现了无缝衔接。”

  “天下黄河贵德清,清水源自龙羊峡。”位于共和县的龙羊大峡谷,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的第一个大峡谷,“龙羊”系藏语,意为险峻沟谷。峡口只有30米宽,峡谷全长33公里,坚硬的花岗岩两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设水电站的绝佳位置,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就坐落于此。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美景入画来。依托龙羊峡水电站发展起来的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景区,拥有高山、峡谷、盆地、草原、河流、丹霞、沙漠等多种地形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经过多年努力,龙羊峡镇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水电产业向产业融合转型发展,2023年接待游客达192万人次。

  持续做好生态涵养定当收获“生态回报”。在龙羊峡水库平湖区,依托龙羊湖冷凉无污染适宜冷水鱼养殖的特性,当地大力发展三文鱼养殖业,目前养殖网箱面积约200亩,年产值5.6亿元,产量约1.5万吨,占我国国产三文鱼产量的60%,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欲见山河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青海省天地人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喇海青凭借这样的理念,把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了一个天然地质课堂。

  近年来,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以创新文化产业为驱动力,致力于打造一个集高原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源头文化、天地人缘文化于一体的全域景区,实现了由单一旅游观光向绿色生态旅游业转型,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采访团走进共和县塔拉滩,辽阔的原野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蓝色海洋”,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源源不断释放出“绿色能量”。

  10多年前的塔拉滩还是一片风沙漫天的戈壁滩,现在这里建成了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水光风互补发电站,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新能源建设和谐发展。近年来,共和县在探寻“光伏蓝”赋能“生态绿”的发展之路上,积极探索“光伏+生态+乡村振兴”“光伏+生态+畜牧业”等生产发展模式,形成加工链、产业链、销售链,进一步增强了生态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形成生态保护、电力生产、群众生活“三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红色传承:让高质量发展精神更足

  日月不语,海湖为证。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的中国原子城,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因孕育诞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而被世人称为“原子城”,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战略地位和里程碑意义。

  原子城纪念馆是在基地旧址兴建的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全面、系统展示中国原子能工业创建与发展历程、原子城光辉历史与辉煌成就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深入挖掘和研究原子城红色文化,延伸“两弹一星”精神教育主题,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讲好新中国故事、原子城故事、功勋人物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截至目前,慕名到馆参观学习的游客达400余万人次。“每一次讲解,我的内心都会涌出无限的感动。”宣讲员张海花说,“让更多人了解‘两弹一星’精神是最让我自豪的事。”

  青海湖北岸,金银滩深处,盛夏的海晏县同宝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如果说二二一厂的科学家、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是共和国的铸剑者,那么驻守在同宝山的空军指战员们,无疑是共和国的“护剑人”。

  1958年10月,中央军委将二二一基地列为保密单位,实行军事禁区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秘密执行建设守卫任务。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世界上引起强烈轰动。从1965年至1976年,中央军委先后组建、调遣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以及防空部队,驻守在二二一基地,承担防空作战任务。在1167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中,留下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战斗足迹和红色基因。当年,驻守的战士们在同宝山爬冰卧雪,坚守在云上营盘,忠实履行守卫任务,保卫了核基地和祖国核事业。

  昔日守卫森严的军事禁地,如今早已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充分发挥原子城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海北州实施红色旅游项目、推出红色精品线路等,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集教育、体育、休闲、观赏、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红色文旅新模式。

  青海省祁连县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右支队游击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转战地。在祁连县八宝镇卓尔山龙鳞公园内,红西路军解放军二军纪念园的展厅里,一座座雕像、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再现了80多年前的历史。近年来,祁连县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近600场次,接待干部群众和游客20余万人次。

  “基地会不断完善展陈内容,持续讲好‘大思政课’,讲好红西路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红色效应进一步显现。”祁连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维平说。

屏幕截图 2024-07-23 150006.png

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常途向主题采访团成员介绍学校发展情况。 吴鹏/摄

  民族团结:让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

  一部青海史,就是一部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阔历史。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被誉为“青海北大门”。几千年来,各民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这片辽阔的家园,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为门源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调研,在高一(1)班教室观摩“新时代、新家乡”主题思政课后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达4200米以上,这片广袤而寒冷的土地上,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如何让牧区的适龄孩子们接受到应有的教育,曾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在上海市的对口帮扶下,这道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一座占地51亩、总投资高达1.45亿元的现代化学校——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拔地而起,满足了当地孩子“上好学”的愿望。

  这所学校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设施完善的学生宿舍、干净卫生的食堂、数字化的智能教室、多功能风雨操场,更成为他们追逐梦想的摇篮。自首届招生起,已有1400多名来自高原牧区的果洛学子,跨越重重山脉,求学西宁。目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在校学生800名,其中藏族学生778名,占比超过97%;教师68人,其中上海援青教师团队7人。2022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高考录取率为100%,其中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飙升至71%,彻底改变了果洛本科上线率长期低于20%的困境,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开设以‘新时代、新家乡’为主题的思政课,让孩子们通过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去感悟新时代的伟大变迁,激励孩子们奋发有为、立志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思政课教师肖飞雪介绍,“学校每周均开设两节常规思政课和一节班会思政课,并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人人都是思政课老师、人人都能讲思政课的教学氛围。”

  从纵横的山川到水滨湖畔,青海人民为了幸福生活不懈探索奋斗,必将在辽阔高原上绘就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的大美青海壮丽画卷。

  责任编辑:胡亦茹


>>><<<
【作者】:本刊记者 吴 鹏 韩春波
【来源】:《共产党人》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