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正确认识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保平(左)赴江西参加全国人大代表组织的调研活动。受访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对指导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记者专访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保平。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刻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请您谈一谈如何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
李保平: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随着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后,科技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突破了人们对传统生产力的认知。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是应科技发展对生产力提出的新要求而作出的最新理论概括,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不断升级创新形成的面向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与当代中国生产力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以历史思维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阶段性特征。新质生产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传统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水平从低到高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续性特征。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对那个时代而言,都可以看作是新质生产力的诞生。同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也是传统生产力在当代发展的结果,是后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生产力的升级改造和创新发展,新科技、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高质量、高效率等,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区别于传统的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科技含量较低的发展模式和增长动能。
以系统思维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属性。生产力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此,新质生产力并不是科学技术的独立存在,而是一个由技术革命牵引下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庞杂系统,包括科技、人才、创新等诸多要素,同时也需要相关产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家群体的支持。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突破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支撑,法治化、生产化、国际化发展环境是重要条件。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不管是科技创新、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群体去推动、去实施。总之,新质生产力是与人的现代化有着密切关联的一个概念体系。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科技素质、人文素养的人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记者: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请您结合宁夏实际谈谈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保平: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新的生产力飞跃,都与科技革命密切相连,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结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创新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依靠科技、依托创新。但我们也要看到,创新虽然非常重要,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创新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既取决于该国人力资本的多少、强弱,也取决于是否构建起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和符合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充分说明制度环境、体制机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对宁夏而言,与全国相比,更要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法规体系,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促进各种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性条件。
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支撑。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实验室的技术,只有把先进的科研创新技术产业化,才能形成现实的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总是把新质生产力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放在一起言说,充分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在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国,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无视传统产业的价值,要在推动传统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上做文章,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宁夏而言,更是要在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上下功夫,抢占发展先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的现代转型升级。总之,最终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结构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所需人才。在传统生产力要素中,作为劳动者的人是最为活跃的要素,没有人的发明创造,没有现代化的人力资本,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无异于缘木求鱼。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放在一起一体部署实施,首次提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并从基础教育内容、城乡教育均衡、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育布局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保障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撑,而产业发展又离不开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推动。与传统企业家相比,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一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懂管理、有情怀、有担当的战略性企业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力量,要始终如一充分尊重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解决企业家关切的问题,扫清他们创业路上的堵点、难点、痛点,为企业家快速成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张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