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实干争优 勇进求胜 争创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随着银川市湿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供图
宁夏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宁夏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严要求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绘就塞上江南新画卷。
系统谋划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2023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生态环境系统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系统谋划美丽宁夏建设,全面排查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美丽宁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宁夏首次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进入优秀等次。
顶层设计更加健全完善。印发“保治改建节用产先”八字重点任务推进方案,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19个,先后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签订多领域合作协议5项,指导推动银川市和固原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六盘山“山水”工程等一批示范试点得到国家全力支持,盐池县、永宁县闽宁镇分别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渝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绿色发展基底持续筑牢。全面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实施四级联动环评审批服务,实现22个工业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全覆盖,服务保障项目投资4081亿元,严把“两高一低”项目环境准入关口,审批数量同比减少50%,有序推进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额达7.64亿元,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2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总量减排目标。
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斐然。深化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幅度全国第四,稳居第一方阵。全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黄河干流宁夏段出境断面稳定保持Ⅱ类优水质,20个地表水国控断面Ⅲ类以上良好水质比例稳定达到80%,劣V类水体和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不断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65%,位列西北地区第二。深层次治理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成功创建9大类100个“无废细胞”,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优先评估化学物质清单。
环境治理能力大幅跃升。率先与上下游省区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动碳排放权改革探索,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银川市东部片区、贺兰山(东麓)金山片区EOD项目纳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等。
抓好“五个坚持” 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2024年,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动战、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抓好“五个坚持”,做到“五个确保”,奋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方向不偏,确保一张蓝图添姿出彩。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对美丽宁夏建设描绘了发展蓝图。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安排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推进美丽宁夏建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拓展精准治污广度、延伸科学治污深度、保持依法治污力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本质环保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坚持目标不变,确保两项核心任务保位争先。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全区生态环境系统要锚定国家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考核的硬任务、硬指标、硬杠杆,全力以赴推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保优进位。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分工、落实到人,全力以赴赶进度、抓落实,确保大气、水环境考核任务圆满完成。继续扩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累计减排量的指标成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标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全面分析2023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各项指标,补欠账、保目标、抓落实,确保全国层面保先进位、全区层面奖优罚劣,同步开展“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前期研究,积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以扎实紧密、务实客观的考核工作引领全区生态环保工作向好发展。
坚持力度不减,确保四大标志性战役向纵深推进。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必须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耕细作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强化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开展简易低效污染治理设施排查行动,加速完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建设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任务。系统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强化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泊、主要排水沟综合整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化工园区工业废水综合毒性管控试点工程。齐抓共管打好净土保卫战,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监管地块风险管控,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庄整治提质增效,推动农村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突出重点打好固废和新污染物治理战,深入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开展全区新污染物信息调查和加密监测,强化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
坚持重点突破,确保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必须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改革创新内生动力,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研究制定深化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数字化应用,严格“两高一低”项目环境准入,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严格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审查,推动温室气体排放纳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环评管理。推进绿色金融实践,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实施一批跨区域流域、多要素协同的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持续深化排污权改革,积极扩大市场交易,积极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在扩大行业交易范围、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生态安全水平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安全第一,突出防化重点风险隐患”。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必须强化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执法监管,加快推动宁夏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年度保护成效评估,协同推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创建。健全跨省、跨市、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和应急预案机制,形成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体系。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整改成效“回头看”,深入排查整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持续推进辐射安全监管规范化,确保全区生态环境安全态势平稳。实施全区生态环境系统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强化问题清单信息化管理和非现场执法手段应用,不断提高全区生态环境执法水平。
责任编辑: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