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 建强国有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互查互检。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夯实发展根基、擘画宏伟蓝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核心竞争力。
高擎思想之旗,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等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第一自觉”“第一本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清单化建设,年初制定计划拉出清单,每月组织1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举办2期“宁国运夜校”、开展1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班子带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专家辅学、现场教学等方式,不断扩展学习广度深度,提升学习质量效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在集团大兴学习之风,用活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媒体等学习宣传矩阵,既学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党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也学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实操和技能应用,切实把日常学习成果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绷紧安全之弦,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于事关企业兴衰、企业发展、企业稳定的高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领导班子目标管理、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述责等重要内容,切实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党委副书记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责任。通过党委会、工作会、宣传保密会等方式,每半年研究部署1次意识形态工作,每季度研判“三项制度”改革、企业并购重组等领域意识形态风险,不定期组织舆情处置和声誉风险防范演练,第一时间搜集掌握重大舆情动向,确保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可控。实行领导包抓机制,班子成员每人包抓1~2户企业、联系1个党支部,深入基层厂站、项目一线开展党课宣讲、互查互检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讲座、论坛、研讨会、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企业公众号等阵地管理,适时修订信息发布、舆情应对、新闻发言人等制度,组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企业网宣网评队伍,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续写奋进之歌,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服务大局、凝心聚力、鼓舞斗志、促进发展的有力抓手,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与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结合起来,大力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激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斗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形成做强做优做大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的生动局面。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深化与《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宁夏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聚焦重点项目、重大成果、重要节点,紧扣党建引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题材,精心策划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宣传强大声势,增强企业发展底气,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坚持从职工需求出发,既抓显性宣传,也抓隐性宣传;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了解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办好宁国运“卓越杯”文体活动,打造“爱在宁国运”关爱服务品牌,面对面、心贴心为职工排忧解难,打通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最后一公里”,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培塑发展之魂,增强文化建设成效
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发展规划,提前谋篇布局,努力实现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扎实开展“企业文化深化年”活动,动员全集团系统性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推动“宁国运大家庭”文化理念、宁国运“使命担当、价值创造”、宁国运“好企业、好班子、好员工、好文化”标准深入人心,促进企业文化与职工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打造具有国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积极选树宣传企业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定期开展“十大经营管理人才”“十大专业技术人才”“突出贡献团队”“最美宁国运人”评选表彰,增进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企业对外宣传力度,秉承诚信守诺、合作共赢理念,持续加强与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沟通协作,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持续深化与央企、民企、金融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本的合作力度,实现双赢多赢;持续畅通与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地方证监局、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的沟通渠道,用心用情讲好国企故事,全方位展示国企良好形象,把企业口碑和美誉升华为市场竞争的实力。
责任编辑:李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