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党刊的责任与担当】重组 融合 转型 推动四川党刊翻开新篇

稿件来源: 作者:薛萍 发布时间: 2023-10-27 | 打印 | 字号:TT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感谢本次会议给予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发言机会。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十周年。十年融合,十年跨越,四川党刊承载党和人民的期许,主动融入新时代,积极推动新变革,迎来全新气象。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杂志社加快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四川党的建设》创刊于1958年,是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由省委主管主办,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后简称杂志社)编辑出版,获评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杂志社现有员工69人,拥有集刊、端、网、号、微、视于一体的汉藏双语全媒体平台。《四川党的建设》杂志月发行量80多万,互联网用户超3000万。近年来,杂志社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聚焦党建宣传主责主业,大力实施精品内容建设,办刊质量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一、完成机构重组,放大一体效应

  2021年末,四川党报党刊整合全面启动。在省委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有力指导下,整合速度之快、融合之深、成效之实,是近年来省级党媒整合改革中比较少见的,改革成果入选2022年度四川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整合后,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完善了内设机构,制订了工作目标,开始以独立作战单元运行。

  一是合“型”:整合动员后,杂志社从13公里外整体搬入川报集团大楼办公,实现物理上的“在一起”,大大缩减了沟通成本,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同“制”:新集团参照对《四川日报》的管理模式管理杂志社,下达“双效”考核目标。杂志社全面融入新集团治理体系,以川报集团制度框架为主线,完善优化原有制度设计,修订了行政、采编、经营、财务等方面30余项主干制度,有力保障了杂志社高效运行。

  三是借“力”:整合后,杂志社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实现了与集团资源共享,与集团内部兄弟单位在媒体平台、技术、人员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2022年6月,杂志社运维的川观新闻“党建”频道上线;2023年2月,由杂志社与封面科技合作开发的期刊融媒云正式投入使用;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人员、交流协作,不断催化党刊融合发展。

  四是融“心”:党报党刊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心心相融。集团党委书记陈岚同志兼任杂志社社长,充分考虑了整合过程中同志们的利益和感受,也彰显了党刊在新集团的重要地位。杂志社编委会的组建,发挥了稳定军心、保障运行的核心作用。考核体系并轨、绩效薪酬改革、办公环境优化、员工培训交流等方面的系列新举措,让杂志社面貌焕然一新。

       二、深化媒体融合,推动立体传播

  我们紧扣省委中心工作,立足党刊定位和特点,不断突破传统办刊模式和思维定势,不断探索新媒体发展规律,持续推动从形式到内容的“相融”到“深融”,全方位、深层次的媒体融合态势已经初步形成,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进入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洞开新空间。

  (一)着力“精”内容,打造高品质党刊。

  一是强思想,提升理论阐释高度。我们坚持政治引领,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设专栏,转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署名文章、重要指示批示,摘编其中重要观点、论断,高站位、成体系、多维度、深层次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对原有“思想”“论坛”“时评”栏目进行提档升级,推出“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思想纵横”“调查与研究”等专栏,展示四川结合实际创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的成果。邀请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开展理论阐释,今年以来聚焦“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式现代化”等10多个专题,形成优质内容合作机制和供给能力,理论栏目的深度、高度和前瞻性不断增强,党刊理论阵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是重策划,提升党建宣传亮度。坚持策划为重,把重大主题宣传作为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选题策划会、编前会、定稿会“三会”制度,充分发挥党刊的权威、深度优势,围绕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的建设、拼经济抓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重大选题策划。精心打造“本期关注”重点栏目,通过“开篇的话+通讯(综述)+圆桌论坛+专家解读(记者手记)”等不同组合方式,增加报道的厚重感,今年推出的“阔步征程看‘双城’”“先行区 排头兵”“人才雁阵振翅飞”“小切口破题 微改革赋能”等重头报道,在做好做深做细策划内容的同时,多形式多角度提升了党建宣传亮度和宣传声势。

  三是下深水,提升互动交流热度。坚持垂直深耕,将深入一线挖掘基层典型经验作为内容创新的落脚点。通过建立开放性栏目,吸引广大用户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到党刊内容生产传播,增强用户参与度和黏性。发挥党刊全媒体拥有大量基层用户的优势,组织编辑记者和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挖掘创新举措、展示发展成果、总结鲜活经验,“博士服务团在四川”“走进亿元村”“‘白金罗’振兴记”等小切口、大话题的鲜活报道受到各方肯定。

  四是优形式,提升表达呈现温度。坚持紧跟时代,从版面形式、板块设置、内容呈现、语言表达、装帧设计等方面对标全国优秀期刊,全面优化改进。着力转作风、改文风,注重以讲故事的手法和朴实文风,做好主流内容的宣传报道;以年轻态表达和视觉优化,提升党刊“可看度”。

  五是借“外脑”,提升开门办刊广度。加强与中央媒体的对接,派出骨干人才赴求是杂志社跟班学习,推动人才交流、联合报道。强化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建立协作联动机制。构建分布于全省21个市(州)组织系统、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通讯员队伍,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广泛合作、深度互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着力“优”平台,构建党刊全媒体传播体系

  杂志社以对外合作、平台联动、资源共享促进互融共进,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对上,我们加大向中央媒体、省级主流媒体推送原创稿件力度,和央媒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向《求是》杂志选送内容,联合推出新媒体产品,连续五年均有作品被《求是》杂志转发;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开办“今日四川”强国号,订阅用户超过3134万。

  横向,我们加强联动传播,构建起省级党报、党刊、党网协同高效的全媒传播体系;密切与兄弟省市党刊深度合作,与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共同打造“双城记·国家战略”融媒专栏,策划推出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全方位拓展新闻宣传、媒体融合、技术合作、团队建设等。

  纵向,我们整合四川省、市、县三级222个党建新媒体平台资源,打造四川党建传播矩阵,形成较强的党建宣传势能。

  我们紧跟短视频潮流,做活党建视频创播平台,聚焦全省各行各业优秀基层党员,在抖音号、视频号精心打造“我是党员Vlog”短视频产品,形成省内党建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视频品牌。

  (三)着力“拓”项目,扩大行业服务半径

  我们把数字化技术作为推动杂志社媒体深度融合与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推进四川党的建设数据库、期刊库、媒资库和党建智库等数字平台建设。去年10月,依托川报集团技术力量自主研发了媒体融合数字化平台“期刊融媒云”,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全媒传播、数据治理、产业发展,目前已实现全媒生产数字化、数字出版、智媒审核、全网采集、移动采编、媒资管理等功能,下一步还将依托期刊融媒云对接全省党建新媒体,打造四川党建传播智媒生态圈。

  同时,杂志社在理论宣传、党史党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上持续发力,拓展出四川省网上红色基地、党建数字地图等项目,其中四川省网上红色基地项目运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人工智能、XR(VR/AR/MR)等技术,对全省爱教基地、文保单位、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接入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档案馆的互联网公众服务,搭建数字展示云平台,以项目带动经营,实现数字产业双效俱优。

  (四)着力“亮”特色,推进涉藏宣传和国际传播

  基于四川是全国藏族人口数第二的实际,我们创办了党刊藏文版,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藏汉双语全媒体中心——藏地阳光全媒体中心。该中心打造的藏地阳光藏汉双语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藏文期刊数字阅读平台影响力遍及全国五省涉藏地区乃至海外,在涉藏地区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其中,藏地阳光藏文网站今年以来访问量已达1350万,访客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度、美国、尼泊尔、法国等国访客占总量的30%左右。藏文期刊数字阅读平台签约《求是》藏文版、《中国藏学》等15种省内外藏文期刊,扫码即可读、听、看,深受海外藏语读者欢迎。“藏地阳光全媒体”视频号已有20多个原创视频播放量实现10万+,其中不乏百万级爆款产品。

  我们还参与了省委宣传部“灵感中国”国际传播项目,2022年4月起,在海外主要社交媒体开设账号,并联合国内优秀视频博主开设垂直类三方账号,发布了《都市里的高原人》《涉藏县城新旧对比》《国宝唐卡中的格萨尔故事》等多部原创外宣视频,吸引海外用户了解涉藏地区的大美风光、灿烂文化和发展变化,发挥了涉藏对外宣传轻骑兵作用。

  涉藏宣传已成为我社重要的特色亮点工作,精通汉藏双语的工作团队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根秋多吉同志多次受中宣部邀请,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藏文版的审核编校工作。

       三、推动全员转型,激发创新动能

  当前,对期刊来说转型比融合更为迫切,更实际地说:“融”是手段,“转”才是目的。那么,怎么转才是有效的呢?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转观念,全员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转型过程中,思想观念转型至关重要。杂志社持续深化全员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用户思维贯穿于内容生产和经营拓展始终。坚持以用户思维推动策、采、编、审、校、发等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党刊改版契机,持续扩大视野,运用新技术,实现新表达,提高精品内容输出能力和原创作品影响力,用“大流量”赋能党刊传播的“正能量”。

  二是转驱动,在稳定发行基础上积极拓展“党建+”。我们始终坚持把稳发行作为杂志社经营根基,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优化发行模式,用市场化思维与“一县一策”工作机制做好通联服务工作,构建起以优质服务为特色的发行营销体系,实现了数量稳、回款增。一方面,围绕党建垂直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定制出版、党建展陈、数字党建、党建活动、党建智库、党建融媒等新业态,努力构建“党建+”多元服务平台,实现了用服务换口碑和资源、用口碑和资源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主攻以本土高端消费品牌为主的精品广告,达成与五粮液的年单合作等标杆项目;拓展网上红色基地、藏汉互译平台等重要项目,并争取到财政专项经费补贴,使非发行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实现了发行与非发行双轮驱动。

  三是转机制,以“改革赋能”增添活力动力。为推动杂志社转型,我们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首先,重构内部协同体系,在内设机构调整基础上,打破“部门墙”和“部门壁”,建立采编经营协同机制,使其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用项目小组和青年突击队等方式,实现“一盘棋”调度、扁平化运行。建立“指标互锁”机制,促使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其次,重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对标目标任务,量化指标、细化规则,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考核激励向精品内容生产、移动优先战略、视觉产品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技术互联互通等重点工作倾斜。第三,完善选才用才机制,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员续聘竞聘”,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情留才,保障员工福利,提炼优秀的团队文化,提升员工获得感、归属感,持续建强队伍释放人才活力。

  四、结束语

  十年融合,三年重组,来路十分不易。作为带有浓厚传统媒体色彩的党刊,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体行业发展态势,我们的探索不一定是对的,但我们知道,不去尝试、不去改变,一定会落伍。纵观全国党刊的融合发展实践,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路径是标准答案,也不知道融合转型的最大变量是什么,但我们知道顺应新场景、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抓住机会、决胜未来。

  媒体融合新的十年正滚滚而来,下一个十年,党刊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不会更轻松。面对更快捷的技术演进、更激烈的互联网竞争,四川党刊正重整行装再出发,我们将用更加主动、更加全面、更加深层次的改革,打开党刊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想象空间。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总编辑)

>>><<<
【作者】:薛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