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材料产业百舸争流
编者按: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10日至11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召开全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与会领导干部深入企业现场,看短片、听介绍、走实地,感受到了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快速壮大的强劲势头,了解到了企业投资扩产、奋进跨越的强烈愿望,感悟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大抓高质量项目的坚定决心和鲜明导向,展现出了全区上下一刻也不松懈、一天也不耽误的奋斗姿态。在11日召开的现场会上,五市和20多家单位、企业围绕虎年新材料产业如何发展作了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本刊选取其中部分发言刊出,供学习交流。
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氨纶及原料配套项目占地1000亩,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分五期建设。 左鸣远/摄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褚 伟——
2022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工作力量、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锚定发展目标,推动产业规模再壮大。“十四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产值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今年,将按照“一核五群”总体布局,加快推进银川新材料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光伏材料、化工新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特色精细化工材料5个产业集群,以产业培育、技术创新、企业提质增效为重要抓手,力争新材料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5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为建设全国新型材料的“大工厂”夯实基础。
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再补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加强整体谋划,加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制定出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意见》,绘制供需链、产业链、技术链、招商链4张图谱,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形成“落地一个项目,引来一批企业”的联动效应。建立重大项目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推动东方希望光伏一体化、江苏润阳多晶硅及高效电池、宝丰昱能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进中环单晶硅、鑫晶盛工业蓝宝石深加工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确保产业“延”出附加值、“补”出新动能、“强”出竞争力。
实施四大改造,推动质量效益再提升。坚持把四大改造作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技术改造,组织实施一批工艺设备及产品提升重大专项,提高产品竞争力和话语权。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任务,提升企业能耗管控水平,分批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新培育绿色工厂5家,让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底色更绿。全面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模式,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建成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个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全方位、全链条提升新材料产业智能化水平。
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内生动力再释放。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聚焦技术研发、载体培育,高质量推进新材料领域“揭榜挂帅”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自主或联合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20家以上,以创新驱动强内生动力。联合知名高校、职业院校,实施新材料产业高层次人才能力提升行动,多渠道引进培养产业发展人才。
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优质企业再涌现。坚持把市场主体作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补链延链、产品供应和技术需求,实施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新材料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个倍增”计划,全年培育升规入库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达到10家以上,让更多优质企业引领新材料产业跑出加速度。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工作机制再完善。在自治区包抓领导的带领下,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统筹,强化科技、财税、金融等各部门政策协调配合及重大项目的沟通衔接,推动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加强新材料行业监测分析,引导、促进新材料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建立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工作过程中创造的新经验好做法,用典型榜样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陶少华——
2021年,宁东新材料产业374亿元,增长27.3%,占比达到25%,芳纶氨纶填补全区高性能纤维材料空白,成为国内单套装置规模最大芳纶生产基地;新型液晶显示材料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打破国际垄断和技术封锁;煤制聚丙烯产品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成为全国最大的聚烯烃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面向新材料的“蓝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将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攻坚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形成“千亿产业链、百亿企业群”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建成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力促突破1500亿元,占全部工业经济比重超过50%。
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构建高端产业集群。聚焦基础、关键和前沿新材料,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施工图,实行“链长制”,建立“链长”与“链主”工作推进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用好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着力打造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可降解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子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特色精细化工五大细分产业链和高端产业集群,确保每个产业链有“链主”企业、有项目支撑、有创新源头。
突出重大项目带动,扩大精准有效投资。重点实施总投资950亿元“七个百亿元”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万华化学MDI提纯精制、宝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百川锂电材料二期项目,力促国能宁煤MTP升级改造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加快建设百万吨级氨纶生产基地,建成泰和3万吨氨纶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晓星二期、泰和三期、泰光10万吨氨纶项目,力促福建百宏、浙江邦联项目落地,打造“中国氨纶谷”;加快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对位芳纶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泰和1.2万吨对位芳纶二期。
突出要素优化配置,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强化水资源保障,创新开展水权交易和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用能保障,突出能耗消费强度管理约束性,统筹解决重大项目用能需求。强化环境容量保障,下大力气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发展空间。
突出精准高效服务,营造最优发展环境。持续塑造“宁东服务”“宁东效率”“宁东品质”,强化全程代办、预审代办制度,严格落实“链长制”工作机制,及时跟踪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每个细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让宁东基地成为国内一流、西北最优的政策洼地、产业高地。
宁夏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光伏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左鸣远/摄
银川市副市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麦欣甫——
2021年以来,银川经开区抢抓“双碳”战略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和“三新”产业部署,紧盯头部企业,明晰产业定位,精准配套招商,狠抓项目建设,已形成单晶硅棒产能95GW、硅片产能23GW、单晶电池产能10GW和较为齐全的炭炭、坩埚、串焊产业配套能力,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半导体材料方面,大尺寸晶圆和硅部件成为国内外芯片供应链上重要的配套产业;工业蓝宝石形成5500吨产能,建成全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锂电池材料、氮化铝等发展势头良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征日趋显著。特别是中环50GW单晶硅和鑫晶盛工业蓝宝石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带动经开区“三新”产业同比增长45%,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94%,为全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22年,银川经开区将锚定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真抓实干,再创新绩。
加快产业提质,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高地。紧盯市场需求,做大单晶、切片、电池产业,补齐光伏组件产业,完善逆变器、金刚线等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光伏全产业链集群,全力打造“中国新硅都”;培育壮大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大尺寸晶圆,完善芯片刻蚀硅部件等配套产业,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半导体材料基地;加快延伸切磨抛高附加值产业,拓展消费电子应用产业,完善工业蓝宝石下游产业链;引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形成绿电供应、绿色制造、绿能开发的闭环产业链。
加大项目攻坚,厚植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坚持招大引强,实施“链长+链主”推进机制,再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完善领导包抓、周旬调度、跟踪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晶环1200万片蓝宝石切磨抛智慧化、创盛40万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等15个重点项目,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推进格局。
强化创新引领,激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建设一批新材料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抢抓“绿电园区”建设试点,建成新材料绿色制造示范园区。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攻关,做实高效单晶硅片及组件制备技术中心等10个创新平台,突破大尺寸晶硅电池扩散等一批技术瓶颈,打造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及创新发展核心区。
提升服务保障,优化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发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加大低成本化改造,用情用力为企业办好员工培训、融资支持、环境亮化等10件实事,全心全力做好企业生产要素保障,真正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天通银厦生产车间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彦宝——
2021年,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产业提档升级,企业安全生产运行平稳,员工队伍团结稳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全年完成投资8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纳税48.19亿元,新增社会就业5223人,员工总数近2万人。
截至2021年底,集团公司已形成的聚烯烃高端煤基新材料产能为200万吨,目前已建成和已核准的聚烯烃产能共有750万吨,其中聚乙烯375万吨、聚丙烯375万吨,核准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2022年,集团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多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400亿元,纳税60亿元左右,新增社会就业约8000人。
推动煤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提档升级。2022年拟建成投产240万吨甲醇项目、300万吨煤焦化多联产项目、20万吨苯乙烯、25万吨EVA新材料。EVA新材料主要用于生产光伏新能源的膜材料,规模在全国也位居前列。新建100万吨烯烃项目、年产3亿标方太阳能电解水制氢、10万吨针状焦项目。
全面进军新型储能“新赛道”。目前,新型储能产业在宁夏还处于空白。宝丰能源集团规划建设的200GWh储能电池项目,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化学电池储能项目,也将成为全国首个储能绿色全产业链项目,将有力支撑宁夏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期项目计划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包括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及电池集装系统项目,力争今年出产品。同时建设光伏自备电站,为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提供绿色动能。在电池储能原材料供应方面,除了磷和锂需要外购,其他的原材料公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都能自己供给,充分发挥成本最低的优势。在项目建设投资上,集团公司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并采取股权融资方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用资本换成本的方式,确保企业低负债、健康发展。
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 斌——
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卫工业园区的重点骨干企业,是中国中化在西部重点打造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近年来,公司相继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工业企业行业标杆、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石油化工协会“绿色工厂”和中国中化化工事业部“五星工厂”等多项荣誉称号。承载着中化发展新材料的重要战略使命,公司聚焦新材料领域高、新、特及重点产品,依托西部光气、煤气、焦炉气、苯等优势资源和多项独创的技术创新优势,加快转型与拓展,实现公司升级转型。
坚持自主研发,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突破关键中间体壁垒。2021年,公司一期投资约27亿元,成为国内第一个解决精细化工副产盐资源化回收循环利用难题的企业,实现了废水近零排放和大气环境的全面达标。公司废盐资源化及中间体J两个项目已列入自治区2020年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攻关项目,2022年2月下旬尼龙66项目即将运行调试,投产后每年可为公司、中卫市工业园区创造逾10亿元工业产值。在高端尼龙领域,公司着力建设成本竞争力位于行业领先、规模国内前三的尼龙产业链,已同步布局以己二胺、己二酸等原料为基础的PMXD6、PA66、PA6T等完整的高端尼龙产品树。
坚持科学至上,创新建设行业领先的C1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近三年来,公司研发投入1.5亿元,建设自治区尼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十四五”期间,公司拟加强合作研发,力争突破氢化催化剂、光化反应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依托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光气、煤气、焦炉气等资源优势,协同园区内及中化兄弟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规划投资103亿元,分期建设15万吨/年光学材料PMMA、一期5万吨/年高端聚氨酯HDI、15万吨尼龙66、2万吨特种纤维芳纶等一批新材料项目。C1材料产业将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计划于2025年投资建成,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实现百亿元以上产值。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总裁 蒙长君——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82年,一直聚焦实体经济,现已发展成为集重化工、农业为一体的大型跨国民营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追求规模领先、技术领先、效率领先。2021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位列“2021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28位,采用先进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和世界最大的72对棒还原炉,在冷氢化、精馏、还原、尾气回收等环节均有首创技术,并被全行业借鉴和推广。2022年上半年,集团公司预计多晶硅年产能可达21万吨,占全国多晶硅总产能的46%。
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2021年5月11日,集团公司与自治区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00亿元实施光伏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集团公司第一时间成立宁夏光伏新材料产业项目工作组,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各项工作,期间得到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三级党委、政府及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水利等主管部门积极指导、帮助、协调,耐心为我们解答相关产业政策,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宁夏人民的真情实意,更加坚定了在这片沃土创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截至目前,全产业链项目主要要件能评、环评、安评、土地等批复已全部取得。
瞄准打造龙头支柱目标,开足马力启动项目建设。东方希望将集全集团之力,遵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绿色循环经济理念,在新疆多晶硅项目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塑造该项目的终极竞争力,助力宁夏未来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西部硅谷”。目前,集团公司正在积极统筹推进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细化完善人力、机械、材料调配方案,精准制定项目现场全域、全时施工计划,确保尽快顺利开工。项目争取一年半完成建设并投产,首期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即可达300亿元,可直接、间接解决就业约1万人以上。
充分发挥吸聚效应,全力实施全产业链项目。抢抓宁夏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发展机遇,集团公司对标行业先进水平,一体谋划实施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依托集团优势,继续配套上下游招商引进,打造成本洼地、产业链协同范式、绿电低碳示范园区等,推动宁夏光伏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集群化发展速度。
责任编辑:石雷、何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