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语”润街巷
宣讲员在红运新村基层党校开展主题宣讲。 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供图
基层理论宣讲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将党的创新理论普及至基层群众的重任。自2023年起,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统筹辖区基层宣讲资源,创新“1+3+N”模式,以基层党校为主阵地,组建“平语近人”“百姓名嘴”“石榴嫂”3支宣讲队伍,依托“邻聚讲堂”“石榴亭”“大树下”“清风亭”等N个宣讲微阵地,倾力打造“语润南街”理论宣讲项目品牌,累计开展宣讲活动200余次,受众达6000人次。“语润南街”理论宣讲项目注重以“润”破题,坚持“理论润心、文化润情、服务润行”的宣讲宗旨,以“队伍强、方式活、成效实”为目标,以“线上+线下”为抓手,让大宣讲变成小课堂,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力量。
强化宣讲队伍建设,实现宣讲主体多元化
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充分挖掘身边“能人”,从党务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在职党员干部、退休“五老”人员、社会志愿者及共建单位业务骨干中遴选宣讲成员58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宣讲队伍。聚焦头雁领航,奏响理论最强音。以组建“平语近人”宣讲队为基点,拓展用好银川市委党校、“塞上金秋”、“桑榆红”讲师团等资源,开展集中宣讲、专题授课100余次,全面系统地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紧密结合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实际,深入社区、小区广泛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挖掘民间力量,汇聚宣讲先锋。积极吸纳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宣讲能力强的道德模范人物、新就业群体代表等,组建“百姓名嘴”宣讲队,带头传播党的声音、讲述红色故事。培育巾帼力量,凝聚宣讲合力。从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人员中,培养巾帼“石榴嫂”宣讲队,深入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引领辖区各族妇女为“美丽兴庆”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丰富宣讲方式手段,拓宽理论传播渠道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故事以及政策知识更好地传递到群众心中,覆盖到更多群体,适应新时代群众的需求,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进一步拓宽理论宣传渠道,延伸宣讲半径,提升宣讲互动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深入人心。传统阵地功能重塑。注重发挥传统宣讲点的引领作用,用好“邻聚讲堂”“石榴亭”“大树下”等宣讲微阵地,邀请党校老师走进社区,开展“院前楼下听党课”“再唱赞歌给党听”“庭院里的马扎课堂”等特色宣讲38次,让“庭院党校”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加油站”。线上线下全域渗透。开设“春风十里传党声”线上直播平台,设置“红色故事会”“榜样直播间”等主题模块,邀请党校老师、模范人物在直播间里宣讲理论政策,传递文明新风正能量,实现理论宣讲从“单向输出”向“双向奔赴”转型。红色基因创新表达。注重“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沉浸式教学”相结合,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基层党校探索开设“书记讲给书记听”访谈直播间,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民生”等各类痛点、难点等开展情景再现、问题诊疗,访谈互学“解剖麻雀”,实现基层治理经验从“个体智慧”向“集体生产力”转化。开展《觉醒年代》红色情景党课,联合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祭扫课堂”,以红色铸魂、情景赋能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着力实现理论宣讲从“润物无声”到“声入人心”。
坚持以人为本,凸显宣讲成效
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坚持以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征集群众宣讲需求,组建“百姓点单—街道配菜—宣讲接单”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精准滴灌”宣讲机制,使宣讲成效更加凸显。量身定制,打造“节庆宣讲”。构建“节庆搭台+宣讲浸润+文化赋能”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论知识融入剪纸、掐丝、绳结等非遗文化,让社区非遗传承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翻译官”,广泛开展“一刻钟微宣讲”,进一步增强理论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尊重受众,赢得宣讲主动。通过共鸣与共情,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使理论宣讲更加深入人心。富强社区开设“银龄课堂”,唱响红歌,讲述红色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精准触达不同群体,真正实现宣讲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清和社区开设“小马扎”课堂,用方言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身边的变迁故事,将“大道理”融入“小场景”,将理论的温度传递到居民心中。模范引领,增进情感共鸣。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用乡土语言,从道德模范的事迹中选取素材,将身边好人的暖心故事讲述出来,传递榜样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银川市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何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