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思践悟 正文

重读黄炎培《延安归来》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二十一期 作者:王 琼 发布时间: 2022-11-21 | 打印 | 字号:TT

  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众人伫立于毛主席当年到机场迎接黄炎培等人的照片前,习近平总书记细致端详,深入思考“窑洞对”提出的历史之问。

  当年毛主席在这孔窑洞中问及黄炎培先生延安五日之行的感受,先生言:“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黄炎培先生并没有直接回答毛主席的问题,而是以更远大的政治眼光、更深沉的忧患意识、更浓重的家国情怀提出了一个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想突破但最终都失败的历史性难题。多少王朝兴衰递嬗与政权存亡绝续,均因无法跳出“自古创业而失之者少,守业而失之者多”这个治乱循环的“魔咒”,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在极权与惰散中耗尽了最后的气数。黄炎培先生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

  黄炎培以“历史周期率”相询,毛主席以“民主新路”作答,谈笑之间,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政治发展图景。这段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场合反复提及的典故,出自黄炎培先生1945年7月访问延安,将5天的经历感受编成的《延安归来》一书。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延安归来答客问”,围绕当时国统区各界人士所关心的问题,分10个小节,细致介绍延安之行的动机、去延安的名义、对大局的看法、对延安的观感、延安的政治作风、与中共领导人谈话的经过、国共合作的前途等。尤其谈及“延安整风”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变化,书中这样写道:“毛先生说:我们要打倒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我们要向老百姓学习。他主张有些书本知识的人,快回到实际工作里去。这都是中共三年来的新方针。”第二部分是“延安五日记”,黄炎培先生用写实的手法详尽叙述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韬奋书店、供应总店、商店、医院、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院、联合木器厂、货币、妇女的装饰等,展现了一个新国家新政权的雏形,并在文末由衷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施政理念和不断追求革新的赞赏与支持:“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是距离我理想相当近的。我自己也明白,因为他们现在所走的路线,不求好听好看,切实寻觅民众的痛苦,寻觅实际知识,从事实际工作……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宝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第三部分是黄炎培访问延安有感而作的《自重庆之延安》《延安去》两首诗。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掩卷而思,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感悟“两个答案”辩证统一的过程中,《延安归来》这本仅69页的书带给笔者两点很深的感受。

  首先,对破解“历史周期率”答案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局面形成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在全国的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年5月,毛主席发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指出国民大会是从反动独裁到民主的桥梁。1939年毛主席发表的《在边区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则指出:“到底什么是民主?民主,讲俗话就是老百姓能起来说话、活动、想办法。”1943年7月和10月毛主席先后发表《质问国民党》和《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更提出了不同于蒋介石的民主政治主张。正是在延安这块革命热土上,在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壮大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民主监督这条新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就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锻造与境界升华的历史。尤其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字早在党的七大召开之时就镌刻于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红旗底座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内“四风”屡禁不止和变异反弹的问题,面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问题,面对触目惊心的贪腐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对破解“历史周期率”答案的探索永无止境。

  其次,对破解“历史周期率”答案的探索需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这13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大发展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并确立在全党指导地位的时期,是党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如《延安归来》中所述,延安百姓对毛泽东直呼其名,或称“老毛”,从来不称官衔。街头可见意见箱,民众可以直接提意见,上书毛泽东,民主氛围十分浓厚。正是在以主动精神回应老百姓对当家作主强烈愿望的过程中,我们党深化了对民主监督的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凸显了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要求,字里行间昭示着我们党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坚韧,强调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彰显的是“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的勇气和信心,而自我革命是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保证。此时,重读黄炎培的《延安归来》,能够更加深刻感悟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作风,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G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李 妍


>>><<<
【作者】:王 琼
【来源】:《共产党人》第二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