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精耕细作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期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行政学院)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25-01-08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1-08 110559.png

宁夏银川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是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和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综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是推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篇章、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理念和整体部署,为不断培育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有力指导,是宁夏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的科学行动指南。

  在切实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中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宁夏发展实践和群众期盼,明确文化建设目标,打出文化建设“组合拳”,迈出了以“文”兴宁的强劲步伐。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添“彩”;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放大“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勾画宁夏文旅新形象;守护文化遗产遗存,推动文化数字赋能和活化运用,赓续传承好塞上的文化根脉。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主动站位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宁夏落地生根,持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正确认识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破解制约文化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产业动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优势中的重要作用,催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宁夏红色革命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探寻跨越时空、超越地域的文化因子,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共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新文化。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文化惠民为落脚点,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供给,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

  在持续深化思想理论引领中强基固本培元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制胜之道。近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重点在强化中心组学习示范、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推进理论宣传平台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构筑起理论武装大学习格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全区上下即将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的关键时期,更要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要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强党性和增本领相结合,引导党员自觉学懂弄通做实,做好深化内化转化,不断提升全区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聚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基础学科、特色优势学科强化研究力量,深入研究破解宁夏在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风险化解、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工作中的重大实践问题。要创新基层理论宣讲,讲好“家常话”、涵养“泥土味”、保留“烟火气”、充满“鱼水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调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级组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中打造示范样板

  文明是城乡的内在精神气质,也是平安幸福底色。近年来,全区各地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从《德耀宁夏——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大讲堂》到“行走的思政课”,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到持续开展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向善向好的浓厚氛围不断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是新时代文化强区的重要目标。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以保护传承宁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等内容为教育载体,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让文明新风浸润日常点滴。要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培养和树立在奋进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充分运用重大纪念日等契机进行典型事迹宣传,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造就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当前的重点工作在于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坚决遏制极端思想渗透,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在着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夯实文化根基

  千百年来,在宁夏这方热土上,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水洞沟遗址、远古岩画勾勒出史前人类文明画卷,西夏陵体现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毛主席长征夜宿单家集、红军出师西征建立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等丰厚红色资源更始终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夯实“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和力量源泉,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担当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使命任务。要抓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大力实施党员干部固本培元、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全区各族群众心中越扎越深。要深入挖掘古籍资源并推动研究阐释,让古籍文献“说话”,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整理记载宁夏历史上有关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古籍文献,编纂出版一批优秀成果,推动古籍文化资源向当代文化精品的转化。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依托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推动民族形象、国家形象与文创、文旅、会展、游戏、动漫等产业创新交融,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塑造响亮名片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宁夏故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方位展现了美丽新宁夏建设的生动画卷,让更多人看见宁夏、了解宁夏、走进宁夏。新时代,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交汇融合的背景下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引导,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使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要在深度融合中壮大主流媒体声量,深耕优长、敢于发声、善于评论,大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加快融合发展步伐,让传统版面上的“实力担当”成为短视频舆论场上的“流量担当”。要构建并释放全媒体宣传矩阵效应,统筹做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重要时间节点宣传等,打造一批“有创意、有高度、有温度、有锐度”的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文化产品,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新格局,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丰富精神生活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全区聚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改革部署,不断塑造文化新优势,打造文化兴盛沃土。多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大篷车”品牌得到中宣部肯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走在全国前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给出了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两个新命题,这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要凸显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科技铸魂的理念,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如博物馆中的“数字展览”、古城墙上的“智慧灯会”、剧院里的“虚拟舞台”等,在稳增长促发展中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全景式展现厚重绵延的“黄河韵”、壮阔入怀的“贺兰魂”、历久弥新的“六盘红”、跨越时空“山海情”、同心共筑的“中国梦”,形成更多年轻态文化消费场景,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要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挖掘宁夏地域文化的禀赋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更多的文艺力作和文学精品,多角度呈现宁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多民族和睦相处、文化融合的社会局面。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守护文化瑰宝

  宁夏文化遗产家底丰厚。多样的自然环境、激荡的历史变迁、丰富的文化因素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包括西夏陵、姚河源、水洞沟在内的3800余处辉煌灿烂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揭示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对于深入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顶层设计不断完备,文物保护工程有效推进,依法划定公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两线”范围,在“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上用心用情用力。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必须扎实做好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利用,推进文物活化展示利用,守护不朽的文明。要坚决扛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使命,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杜绝“拆真遗迹,建假古董”的政绩观扭曲行为,做到传统不断线、创新有活力。要以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深入挖掘史前文化、游牧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全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要深入实施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探索非遗保护研究基地、非遗村落等动态管理机制,打造高水平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

  在讲好新时代的宁夏故事中促进交流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工作,有利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外部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宁夏通过多彩的形式、鲜活的事例、丰富的载体,努力讲好宁夏红色革命故事、闽宁协作故事、实干兴宁故事、民族团结故事,有力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决心与干劲,更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塞上江南。新征程新使命,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好宁夏声音。要摸清历史文脉,充分运用宁夏文化建设的资源优势,丰富故事素材、创新表达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借助中阿博览会、各层面合作论坛等平台,争取外事、商贸、文旅、教育、体育等领域协调配合,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执笔人:王琼 马语笛)

  责任编辑:李妍


>>><<<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行政学院)课题组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