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六个坚持”的原则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面向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
改革的本质是“变”。根据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必然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明确改革的“变”与“不变”,即确定改什么、不改什么,改哪里、如何改,是对改革者的必然要求。因此,改革一方面要守正,即坚持真理的原则性;另一方面要创新,即开创实践的新局面。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坚持原则,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在过往一切改革的进程中,党的领导如“定海神针”,为改革事业举旗定向;如“架海金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见效。如果没有党的全面领导,改革就不可能成功推进。因此,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坚定信念,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
把牢方向,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锤百炼、千辛万苦,走出的一条正确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无论风云变幻万千重,走对了的路就要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在方向立场、原则是非等根本性问题上始终清醒,始终不渝地走下去,不放松、不走偏、不懈怠,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
坚守立场,守人民民主专政之正。在过往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党领导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带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也是共享改革的利益主体。从小岗村农民的“红手印”到新时代各地的“枫桥经验”,改革开放每一次突破和创造,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改革潮流
创新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充满未知、充满风险挑战,必须在除旧布新、开拓创新中破浪前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生机勃勃。
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中国走出了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开拓中走出来的,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走出来的,其最鲜明的底色之一就是创新。
创新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从“与时偕行”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因革损益”到“日新之谓盛德”,开拓创新精神始终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中不断革故鼎新,创造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创新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而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新征程上,更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必须创新,创新不离守正,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质,也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性,我们要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勇气,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思想理论上守正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方面,要以绝不动摇的战略清醒和政治定力,坚持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确保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冲破旧有思想观念的障碍,充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动改革不断往纵深处取得新突破。
在制度建设上守正创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未来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也要有不惧风雨勇向前的魄力,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在改革实践上守正创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改革重谋划,更重实效,要把“中国之制”的优势转化为“中国之治”的伟业,使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就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改革实践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方面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将“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积极有为,善作善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何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