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7期 作者: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2024-09-04 | 打印 | 字号:TT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检验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效能,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纵观改革开放历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没有改革开放提供与释放的强大动力与生机活力,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

  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推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面对改革道路上的诸多复杂问题,我们以坚定的改革决心,打破阻碍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经济领域,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了经济的运行效率,增强了可持续性;在社会领域,通过改革教育、医疗和养老体系,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既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增强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扩大了经济影响力,还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澎湃动力,也为世界提供了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路径,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为改革开放指明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为改革开放指明了发展方向,改革开放要全方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强调了改革开放在路径选择和政策设计中的引领作用,确保了改革开放始终服务于国家长远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明确了改革开放的价值追求。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不仅是经济繁荣,还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要求改革开放不仅要推动经济增长,还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为此,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努力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系列政策实施,确保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同步推进,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更加全面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追求经济增长,还重视文化、教育、科技等精神领域的发展。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特别关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这种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改革开放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改革开放必须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此,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实施,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系统,也使中国发展模式更加可持续,为子孙后代长远利益提供了保障。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互动前进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难以推进;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引领,改革开放也无法持续,二者在实践中彼此契合、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纵观改革开放历程,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经济领域创新,还在政治、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制度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文化力量、社会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从系统整体设计出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全方位深层次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同时,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厘清了现代化“单向趋同”的误区,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加文明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调整和优化改革开放的内容和方向,以适应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例如,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在改革开放中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改革方向的调整,不仅顺应了中国式现代化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为国家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举措,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这种政策导向调整,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积极回应,也拓展了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此外,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在国际层面的拓展,也进一步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种全球视野的拓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开放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实践。

  无论世界如何变幻,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坚定。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目标要牢牢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将不断推向前进。

  (执笔人:马维振)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共产党人》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