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时代先锋 正文

八闽情深润旱塬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 作者:胡亦茹 发布时间: 2020-09-01 | 打印 | 字号:TT

本刊记者 李百军

QQ截图20200901190001.jpg

 福建省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QQ截图20200901190052.jpg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挂职干部在闽宁科技园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强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来自福建省的黄雄越是海原县三河镇闽宁菌菇园负责人,2017年随福建省考察团来到宁夏后,发现海原县的冷凉气候比较适合家乡特产高端蘑菇赤松茸的生长。当年他便来到海原县,与三河镇政府开展合作。海原县的气候使黄雄越试种的赤松茸获得成功。几年来,他的菌菇园从30亩发展到如今的220亩,平均每亩纯利润1万余元。每年固定用工和季节性用工200余人,在闽宁援宁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和共同努力下,海原县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建闽宁菌菇种植远程诊断和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菌菇种植技术远程指导和诊断。聘请福建农业大学国家菌草研究中心菌菇专家,对菌菇产业提升试验示范推广及栽培技术进行指导服务,探索建立海原县菌菇产业生产技术规程,为海原县菌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黄雄越引进海原县闽宁百草园农业有限公司,建设海原县闽宁生物科技园,投资600万元,园区规划占地500亩,建成标准化制菌包车间1350平方米,养菌房4座,无菌接种房50平方米,恒温养种室1间,灭菌房1间,工厂化培育室8间,基本形成了集“菌包制作、无菌接种、母菌培养、恒温培育、自动包装、冷链保鲜、统一销售”为一体的工厂化菌菇种植模式。园区坚持引进培育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聘请技术人员3名,已成功试种赤松茸、双孢菇、木耳、秀珍菇等新品种30栋,计划种植60栋,露地菌菇大田50亩,产品主要发往深圳、广州、西安等地,解决当地就业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带动付套村集体发展菌菇产业,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由党支部牵头,盘活闲置场地,与企业签订“技术指导+统购统销”服务,种植10万菌包。

  强教育:培育脱贫智慧

  2019年12月31日晚,海原县二中《携手筑梦 绽放未来》教职工联欢晚会,在海原县二中多功能厅举办。来自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支教教师陈鹏良原创的一首《山水之恋》,由陈鹏良、朱顺飞、谢兆辉、胡祥旸、郑燕华5位支教老师一起朗诵,赢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9年9月3日,陈鹏良随新一批赴宁工作队一行10人,怀着兴奋的心情踏上宁夏海原县这片热土。他们一到新的工作岗位就迅速投入工作。海原县是宁夏自然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他们不仅要克服气候上的巨大差异,还要克服生活饮食上的不适。但他们以“一年的时间,做一生最有意义的事”来自觉要求,战胜一切困难,推进闽宁教育深入合作。

  在新的工作环境里,他们创新教学思路,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注重素养教育。深入一线开展支教,有效缓解了学校教师紧张的困境,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海原县二中支教教师陈鹏良,充分利用福建省初中语文名师叶玉珍工作室的平台,让宁夏师生加入叶玉珍名师工作室的省级答疑群,线上享受福建省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答。

  陈鹏良老师利用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契机,搭建福建和宁夏师生深入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海原县的两位年轻优秀教师杨娜和冯慧娣进行线上指导,进入叶玉珍名师工作室群。海原县二中的语文老师、部分学生及家长也被推荐进入福建省名师工作室答疑群,实现了支教教学作用的最大化。

  强医疗:遏制因病返贫

  自2016年6月闽宁医疗卫生精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家健康扶贫工作要求,采取“组团式”支援,先后派出了7批医疗专家长驻海原县医院开展医疗支援工作。

  村民何生虎患有结肠癌,第三次复发。之前他先后在银川、西安做过手术,效果均不理想。后来打听到海原县医院来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专家,就想碰碰运气。医疗队员张翼耀医生为他实施了微创手术,没想到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2019年7月,张翼耀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五批援宁医疗对口帮扶队来到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累计完成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近20例。他对患者实施的“微创+加速康复”治疗在全区是首创,能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治疗费用。医疗队员陈清贵医生通过调研,发现海原县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但由于技术有限,患者大多选择在外地就诊,增加了治疗的成本。他通过标准化手术示范,亲手带教,推广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对于医疗队成员陈培杰来说,在海原县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在他的带领下,海原县医院泌尿外科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一年来,他对科室医护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培训,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专病诊疗方案和技术等方面加强指导,使科室整体诊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通过近5年的帮扶合作,海原县医院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队专家的指导带领下,开展了2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实现了多项技术“零突破”。在胃肠肿瘤的腹腔镜根治术、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无痛分娩等重大手术、危重症的抢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还先后投入10万元用于海原县医院人才培养,通过“传、帮、带”“输血+造血”式精准帮扶,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切实带动了海原县医院学科建设、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海原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花小钱、看大病、看好病。

  强项目:传递山海情谊

  2018年底,蓝主保成为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的一员,从福建省漳浦县到宁夏海原县援宁挂职。他带领工作组迎难而上,全身心地投入推动两地对口扶贫协作工作。2019年以来,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福建省漳州市选派的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达85人次,同比增长227.3%。为了深化拓展结对帮扶工作,他牵线漳浦县17个乡镇、31个村结对帮扶海原县17个乡镇、31个深度贫困村。同时,聚焦深度贫困,组织发动漳浦县31家企业、8个社会组织分别结对帮扶海原县31个深度贫困村,推动两地17对结对乡镇、31对结对村、9对社会组织结对贫困村均100%开展了互访交流或捐赠等帮扶活动,28家企业到贫困村开展了互访对接及捐赠活动。各类组织向海原县捐款捐物1205.42万元。

  在蓝主保的协调推动下,海原县共实施闽宁对口帮扶项目59个,2019年项目使贫困人口7080人受益。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帮助3家闽籍企业正式落地,共解决劳动力就业830人。闽宁纺织加工业呈现从“一个企业”向“一个园区”聚集,到向“一个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主动对接福建省、厦门市的企业(劳务公司),向海原县持续发布有关企业用工需求和招聘信息。2019年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712人。2020年以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劳务协作工作,通过开展线上招聘,海原县向福建省及其他省区输送转移就业劳动力1627人。此外,蓝主保积极主动对接企业,推动海原县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在漳州市成功举办,在漳州市区、漳浦县及其他县(区)开办7家宁夏名特优产品专卖店(展销中心)等,完成消费扶贫金额达3885.6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4000多人。G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胡亦茹
【来源】: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