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党建引领 聚教育之力
师生共同讨论结构化教学。 永宁上游教育集团供图
永宁上游教育集团党总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大胆进行创新实践,将加强教师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将党建工作深度且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以身示范 党员先行”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全力推动党员教师在思想引领、教学创新、学生培养等核心关键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思想引领,筑牢坚实政治根基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通过组织党员深入系统地学习《纲要》精神,将其与党的创新理论有机结合,在反复研读、深入研讨中,深化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认识。学习中,党员教师深刻领悟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将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在开学前的头脑风暴交流会上,党员干部围绕《纲要》中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论述展开讨论,提出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精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将教育公平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践行师德承诺,弘扬核心价值。组织党员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提出党员教师要成为“五个标杆”的带头人,即成为坚定信念的标杆、品德高尚的标杆、勇于创新的标杆、教育教学的标杆、终身学习的标杆。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五个标杆”要求,营造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比如,一位党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利用周末进行义务辅导,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她的高尚师德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也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
改革创新,打造高品质课堂
创新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党员教师一马当先,积极开展结构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一系列极具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截至目前,全校已累计开设各个层级的示范课158节。这些示范课覆盖50个党员示范岗,囊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真正实现了对教学变革的全方位引领,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教学创新的热潮。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示范课研讨活动,授课党员教师与观摩教师围坐一堂,畅所欲言。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教学方法的巧妙选择,到课堂节奏的完美把控,深入细致地探讨每一个教学细节,思维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不断绽放,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向着更深层次、更广阔领域稳步迈进。
运用数字技术,共享教学成果。在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与激励带动下,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教师们自发组织成立教学研究小组,大家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与经验。比如,在进行生物示范课时,党员教师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心构建虚拟生态系统,学生只需戴上设备,便能身临其境般近距离观察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度体验自然科学的无穷奥秘。此方法一经展示,便得到其他教师的广泛认可,许多教师深受启发,在后续教学中纷纷尝试引入类似技术。有的教师利用智能教学软件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有的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结对帮扶,共筑教育新未来
助力山区教育,开展内涵式帮扶。学校先后与海原中学、同心中学、闽宁中学等学校深度携手,共同开启教育帮扶之路。党员教师纷纷与山区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帮扶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劲动力。精心谋划搭建起“1+N”党员教师结对模式,借助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多元方式,双方教师积极开展深度备课研讨,一同走进课堂观摩教学实践,课后认真进行评课交流,并将优质教案、精美课件、精选试题与山区教师共享,为山区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校领导多次赴山区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为山区教师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并积极协调山区学校教师前来跟岗学习,精准对接山区学校的实际需要。学校从较为单一的资源输送,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的“内涵式帮扶”,助力山区教育稳步迈向新的高度,为山区孩子们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搭建帮扶机制,助力学生成长。党员教师积极践行教育初心,主动联系学习困难或生活困难的学生,建立起一对一帮扶机制。在帮扶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指导方案。截至目前,义务助学3300余次。耐心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比如,一名生活困难的高二学生面临辍学的困境,党员教师得知后,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用品和生活费用,还经常与他聊天,鼓励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在党员教师的关心帮助下,该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考入北京理工大学。
(执笔人:薛海林 刘历红)
责任编辑:吴鹏